技術飛躍,構建速度高達 500 cm³/h!德國庫爾特埃莎推出超大型、可模塊化擴展的Flying Ra
根據亞琛Fraunhofer ILT弗勞恩霍夫激光研究所領導的futureAM面向未來的下一代增材制造項目,當前的增材制造技術已經走過了4個階段:包括從公眾還不清楚3D打印技術能帶來什么的第一階段,到3D打印技術被應用于工業制造的第二階段,再到3D打印在某些應用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第三階段,以及到了第四階段3D打印技術在某些應用層面上因技術本身的發展潛力出現天花板,難以在目前的技術基礎上再深度探索新的市場潛力的狀態。
一方面是市場上呼喚更快、更精確、更經濟、質量更穩定的3D打印技術,一方面是積累的科研成果在不斷的實現迭代突破自身限制。市場上呼喚下一代面向未來的3D打印技術,更好的滿足3D打印兩方面的價值創造能力。一是從訂單到產品制造的全流程角度全面考慮3D打印在數字和物理方面創造的附加值;二是飛躍性質的技術推動3D打印進入到新一代增材制造領域。
技術飛躍
針對下一代技術飛躍,德國隱形冠軍庫爾特埃莎-Kurtz Ersa 推出超大型、可模塊化擴展的Flying Ray多激光多軸3D打印設備。構建速度高達 500 cm³/h!
庫爾特埃莎-Kurtz Ersa的“飛行射線”-Flying Ray 超大型3D打印設備激發技術升級靈感!具有高度的創新性,適用于機械制造、工具和模具制造、批量生產、研究和教育、航空航天、醫療、汽車等領域的加工需求。
庫爾特埃莎-Kurtz Ersa的“飛行射線”-Flying Ray 展示了一個用于多激光的多軸系統。由于其垂直撞擊的激光束,具有高度的創新性。在基本配置含八個激光在八個旋轉臂上同時使用,具有 45° 的旋轉范圍。這些激光在重疊的工作區域中并行工作。激光功率是自適應的,范圍從 50 到 400 W。
這臺設備的第二大亮點是,軸和激光器可模塊化擴展。顧名思義,庫爾特埃莎-Kurtz Ersa可根據具體的加工需求,改變設備的配置,包括改變激光器數量、軸數和長度、軸間距離、旋轉臂的重疊區域等。
借助 Kurtz Ersa 專門開發的軟件,數據準備變得輕而易舉,通過直觀的人機界面確保輕松操作。
幾十年來,Kurtz Ersa 一直是交鑰匙工程的總承包商。庫爾特埃莎集團旗下的Kurtz Automotive 和 Kurtz Protective Solutions 提供了 50 多個成功完成并在全球部署的交鑰匙解決方案。
庫爾特埃莎集團還提供為增材制造領域創建完整的工廠概念,自動化3D打印工廠為制造業生產提供靈活性,包括從設計到組件被打印的流程化、自動移除并通過自動導引車 (AGV) 運輸到相鄰的車間進行后處理 – 完全獨立于3D打印過程。然后,AGV 將組件放置在檢測區域。最后將組件運送到實際的后處理單元。單元中的工位包括:除粉、應力消除、機械后處理、鋸切 – 從構建平臺分離等等。
庫爾特埃莎(Kurtz Ersa )集團擁有精湛的制造技術,此前,Fraunhofer ILT弗勞恩霍夫激光研究所與亞琛工業大學DAP數字增材制造學院孵化企業LMI的Alpha 140 金屬3D打印機通過庫爾特埃莎進行組裝制造,并提供全球化的銷售與售后服務。
Alpha 140設備是一臺入門級的小設備,在入門級型號中,最大加工200 毫米高、最大直徑為 140 毫米的零部件。這臺設備沒有使用昂貴的光纖激光器,而是使用二極管激光器,在LMI的緊湊型Alpha 140 金屬3D打印機中,昂貴的掃描儀系統已被笛卡爾激光移動系統所取代。Alpha 140 金屬3D打印機不僅工藝可靠且適用于工業,而且比原型機的生產效率和功能明顯更高。用戶不僅獲得了機器,還獲得了啟動所需的一切。這包括必要的和專門開發的數據準備軟件和該過程的外圍設備。并且,庫爾特埃莎集團還為業界提供定制化選項,譬如增加感應器等其他選擇。
Alpha 140的設計概念與通常難以訪問的其他金屬3D打印系統有很大不同。目前更具市場的反饋,不僅是教育界以及科研界,工業用戶也欣賞這種靈活性,因為工藝參數可以自由地適應每個組件——例如測試新材料。此外,由于采用笛卡爾系統,機器具有寬敞的內部空間,這讓用戶有機會使用傳感器或攝像頭。
作為一家擁有超過 240 年經驗的家族式機械工程和技術集團,庫爾特埃莎集團專注于打造自身的隱形冠軍技術,努力在各個市場中占據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庫爾特埃莎集團 “傳統源于多元化”的座右銘是其不斷保持創新的核心理念。
不僅僅通過Alpha 140錘煉基于笛卡爾系統的控制技術,庫爾特埃莎在焊接領域具全球影響力,庫爾特埃莎集團旗下的埃莎在電子裝配焊接領域是全球領導者,部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尤其以選擇性波峰焊和回流焊設備為代表,已占據了行業內相當領先的市場份額,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隱形冠軍”。
見證基礎研究改變世界,就在2021年,弗勞恩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慶祝其推出的L-PBF金屬3D打印技術專利25周年。25年來這項基礎專利從誕生到商業化進程中體現出一項基礎研究技術將如何極大程度上改變世界的神奇力量!
futureAM面向未來的增材制造技術
© 3D科學谷白皮書
面向下一代增材制造技術,Fraunhofer還發起了未來增材制造futureAM項目,這其中整合了Fraunhofer旗下六個研究所的共同努力,futureAM項目中除了所有的研究機構都以自己的研發能力進行項目參與外,還建立了“虛擬實驗室”。
該實驗室旨在以封閉且數字化的方式繪制所涉及機構的能力。每個實體(機器或產品)都被描述并分配了一個“數字孿生”,這是網絡物理機器或更大的網絡物理系統的虛擬部分。基于這些數字孿生,可以通過建模和仿真來優化實際系統。這將增強例如錯誤診斷、預測分析、產品和過程優化以實現長期質量保證。
將來,該系統還將提供用于計劃新產品的數據,這將大大減少認證時間。它將能夠越來越多地自動將產品分配給機器,在生產過程中適應相關的工藝參數,并自動考慮產品目標(例如質量)和生產目標(例如交貨時間)。
因此,人類的角色將發生變化-從今天的中央計劃轉向決策和監控。虛擬實驗室中的自治系統將使用適當的評估和監視工具來支持現場人員。因此,“虛擬實驗室”提供了完整的數字透明度。
面向未來的增材制造,德國在推動技術不斷突破發展限制!而這一切將創造更高效、更美好、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使全人類受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