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微米的比拼 9款常用3D打印機橫向測評(五)(5)
●成型質量 支撐打印和去除測試
支撐測試,我們選擇了前傾15度的恐龍頭骨模型,來測試模型外部支撐(與打印平臺接觸)和內部支撐(不與打印平臺接觸)的效果,以及在小孔及細節部位,支撐結構對模型形狀能否提供良好的支撐。有的3D打印機支持手動添加支撐,例如閃鑄Dreamer和Finder,我們在這里全部測試切片軟件自動識別和添加支撐的情況。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支撐結構是由切片軟件自動識別模型懸空部分、自動添加的,因此不同3D打印機使用相同的切片引擎會生成相同的支撐結構,不同的切片引擎一般會生成不同的支撐結構。再加上3D打印機對支撐結構、支撐與模型接觸面的塑造能力,我們用這樣一個打印測試來綜合衡量。

弘瑞Z300是一個比較松散的支撐結構,對模型支撐效果良好,并且比較容易拆除,支撐結構碎裂成小塊也方便取出。頭部小孔洞內的支撐使用鑷子也比較容易去除。上牙部位幾乎沒有形成支撐結構,因此上牙沒有成形而是絲狀,比較可惜。最后支撐結構去除比較干凈,很少殘余。

ICEMAN3D D150打印恐龍頭骨失敗,打印中出現堵頭,沒有完成整個模型打印。
MakerBot Replicator 2X的支撐結構同樣比較松散,容易去除,對模型主體支撐效果良好。支撐容易拆碎,尤其是在小孔中的支撐結構松散容易去除。在支撐與模型的接觸部分留有細小的殘余,在這些部位留下細小的毛刺,略微影響模型的視覺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上牙部分也有細微的支撐結構,打印出了一部分恐龍頭骨上牙的形狀。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的支撐結構與Replicator 2X相似,不過明顯可見支撐層次更加齊整,對頭骨上牙形成更好的支撐效果,打印出更加完整的上牙結構,支撐與模型接觸的部分留下的毛刺也更少。Replicator五代的切片完成之后還有一個“切片后處理”的過程,我們推測是對模型外面做了優化,使得支撐去除后模型顯得更加光滑。MakerBot對機型的升級和改進確實顯而易見。

三綠SL-D008的支撐結構與弘瑞Z300很相似,但是我們從后部看到一些支撐結構的破損。支撐容易拆去,并且去除的很干凈,表面顯得比較光滑。小孔中的支撐用鑷子可以輕松夾出。同樣是上牙部分,幾乎沒有打印出來。

三緯da Vinci 1.0 Pro的支撐結構明顯更加細密,拆除起來略顯困難,不過仍然能夠去除得比較干凈。去除前后的對比中可以看到,支撐對上牙打印有很好的幫助,但是由于比較細密在去除時容易損壞很小的牙齒,比較遺憾。去除小孔中的支撐時遇到一些麻煩,需要比較用力地拆除。

Tinkerine Ditto Pro 3D打印機是交錯松散的支撐結構,比較容易拆除,小孔中的支撐也比較容易去除干凈。拆除之前可以看到,上牙的部分并沒有形成支撐,而是下垂的懸絲對上牙形成了支撐,最后形成了帶有懸絲的上牙形狀,這并不是自動支撐結構的功勞。

閃鑄Dreamer的支撐結構最為緊密,幾乎是豎立的若干薄壁對模型形成支撐,支撐效果好,不過在拆除時比較費力,尤其是支撐與模型的接觸面需要用鑷子仔細清理。同時小孔中支撐不易破碎,難以去除。在去除前后對比下,支撐結構能夠很好地形成上牙部分,但是拆除時又會帶下牙齒結構造成破損。

閃鑄Finder使用與Dreamer相同的切片引擎,支撐結構幾乎一樣,同樣是打印效果好而難以拆除的一類。上牙結構也由支撐結構帶下來一部分造成破損。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