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產業投資機遇及風險建議分析
自3D打印在兩年前興起以來,便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市場規模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業內人士普遍預計至2021年,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近110億美元。那么隨著3D打印行業的不斷壯大,這一行業存在哪些投資機遇及風險呢?小編為朋友們進行了簡單分析,僅供參考。
3D打印產業投資機遇分析
據國外媒體報道,3D打印產業在快速增長,在功能不斷改進的同時,打印機的價格卻在不斷下跌。3D打印被業內人士稱作“疊層制造”,以與傳統制造相區別。2014年,3D打印全球產值70.5億美元,同比增長76.21%。(數據來源:Gartner)
3D打印技術提供了大量機遇,不僅僅體現在制造領域,還包括零售、醫療健康和其他領域。3D打印最本質的經濟問題是,打印產品的成本高于傳統制造,但工具的成本為零。對于大規模批量生產來說,傳統制造的成本更低。但是,高昂的工具成本,使得傳統制造的成本對于小批量生產來說更高。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產品的時間要短于制造工具,但單件產品的生產時間長于傳統制造。
快速制造原型產品是3D打印技術的第一大用途。傳統上,生產一件原型產品通常耗時一兩個月。利用3D打印技術,設計人員數小時就可以拿到原型產品。3D打印技術的用途遠不止生產原型產品。
夾具和卡具可能是最熱門的增長領域。在大多數工廠,技術工人通常負責制作工具,例如夾具和卡具。夾具和卡具的生產對技能要求很高,經常需要大量試驗,還難免會出錯。夾具的任何錯誤都會“被復制”在最終產品中。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夾具和卡具通常速度更快、更方便。
小批量生產很常見,制作原型只是其中一個特例。市場空間有限的產品,可能能帶來利潤,但不值得生產、購買昂貴的工具。3D打印技術很適合小批量生產,它還適合用在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少量產品,從而無需投入巨額資金購買昂貴的工具。生命周期結束的零部件也適用于3D打印技術,大量20年前購買的汽車還在使用,用戶需要備件。通過為這些過時的產品提供服務,廠商可以提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現在的銷售。
大規模定制是終極版的小批量生產:一件產品只為一名客戶制造。Normal利用3D打印技術為客戶定制耳機,每副耳機都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打造。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制作了塑料“大腦”,供醫學專業學生實習。當前的技術能融合不同密度的材料,給學生提供最真實的手感。未來,供實習用的大腦將大量通過對病人進行3D掃描獲得,其中將包含模擬的腫瘤。
非標零部件是一種潛在用途。中小批量的生產任務通常使用標準件,利用3D打印技術,設計師可以對產品進行更好的優化,而無需考慮標準件。
意外的生產任務能刺激3D打印需求。沒有預想到的需求可能使生產過程不堪重負,3D打印技術能迅速解決這一需求;一旦機器出故障,在維修機器的同時,3D打印機可以接手生產任務。
數字化庫存是3D打印的最后一個領域。如果一個零部件出現故障,傳統情況下用戶通常需要到商店去購買。未來,用戶可以在計算機里輸入出故障的零部件編碼,利用3D打印機在家中打印,或通過硬件商店訂購。3D打印技術使得企業完全無需保留任何庫存。
3D打印產業投資風險分析
投資環境也是投資法律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企業無力改變大環境的前提下,事前了解即將面臨的投資法律環境將是至關重要的,而以經營為專長的企業家沒有時間了解投資法律環境,但能夠咨詢法律人士應為上策。
總而言之,法律風險的存在是無可避免的,而具有風險意識以及風險化解能力是每個企業家應予以關注的問題。專門問題應當依靠專家解決。企業家本身就是專業優秀的經營人才,但在解決法律風險方面仍應求助法律專家。事前的審慎調查、按照調查結果制定全面的應對措施(通常是考慮各種風險可能出現的情況而制定詳盡的合同條款)、在風險出現時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予以救濟正是律師的專長。因此,企業制定與施行投資項目時不應忽略律師的作用,也不應無視律師業務各有側重面的事實,選擇一位擅長投資的專業律師,有助企業對外投資的成功。
投資建議分析
3D打印分布最多的還是在打印設備及零部件投資項目。在材料中,絕大多數為金屬材料,可見工業化生產也是驅動材料發展方向的核心動力。而在打印設備領域,大約80%的公司將視野直接定位于設備生產,而其中絕大多數專注于激光熔覆方向;零部件投資項目包括三維掃描和激光投影關鍵元件。打印成型領域中桌面級打印和工業級打印比例分布大約為1:1。
細數近年來的項目投資,投資額大多在幾千萬級水平,過億的投資較少出現,可見目前項目規模均較小。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