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6上半年九大尖端3D打印技術(6)
中國航發破世界尖端增材制造技術
由中國華中某科技大學研發的大型3D打印技術應經通過了國家驗收,這說明這種世界上效率最高,打印尺寸最大的高進度金屬零件加工技術已經可以進入到實際應用中。而且這種大型裝備可以為我國的航空航天高精尖金屬零件的研制和生產上鋪平道路,甚至起到推倒”把脖子“技術瓶頸的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制造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未來這種大型3D打印技術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在發動機關鍵金屬部件上使用,比如航空發動機的葉片,航天火箭燃料泵的渦輪等加工要求精度高,加工復雜的金屬件上。一次性高精度成型,無論是樣品試制的時間或者直接量產時間都會成倍的縮短。尤其是現在航空航天設備都要求輕量化、可靠性要求高,壽命要長、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所以這種大型3D打印設備的應用空間非常廣泛。這回中國攻克3D激光打印技術,全稱為“大型金屬零件高效激光選區熔化增材制造裝備“,其實是一種采用自動鋪金屬粉末堆疊后使用激光融化后再成型技術,簡單的說就是類似于玩蠟燭一樣。加工精度高,后期不需要過度加工,所以廣受國際上新材料領域的追捧,不過大家也都清楚的了解到這種技術在制造大型設備領域存在成型效率低,成型尺寸小的缺陷,所以誰能率先攻克大尺寸高效率的3D打印技術,誰就可以獲得領先地位。
目前歐美國家已經開始試驗使用3D金屬打印技術來打印發動機葉片的工藝,不過受制于效率問題,只是處于試驗階段尚未拖入量產,這正是中國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由于中國在大功率激光器領域具備國際領先優勢,所以在核心部件上不存在被人制約的情況。而且打印所需的鈦合金、不銹鋼、高溫合金、鋁合金、鎂合金粉末都可以完全自主國產,所以中國在3D金屬打印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現在國產的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衛星、導彈、20多個號產品上都有中國3D金屬打印產品。
長期以來,在渦扇發動機領域的發動機葉片要承受高溫和高壓的持續炙烤和離心拉伸。而且要求具備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疲勞程度和拉伸韌性。以前發動葉片生產是需要采用定向凝固法才可以實施,加工復雜成型難度大。這種加工方法是正常澆注時配合電磁鐵產生定向磁場讓高溫合金緊密排列。加工難度大,制造復雜,所以最適合先進3D打印技術進行替換升級。中國目前掌握的這項技術,不僅可以為中國的戰斗機的發動機葉片進行升級改造,同時對于中國大飛機的發動機研制和其他結構件的制造打開一片新的思路。
在傳統發動機領域,俄羅斯確實是中國師傅輩,但是在新型材料和制造技術領域,俄羅斯卻一直是個短板,尤其是3D打印領域,俄羅斯一直沒有把它列為國家戰略。所以俄羅斯很多有技術積累的公司都主動和中國展開技術合作。當聽說中國把3D打印技術列為國家戰略后,甚至相當迫切的直接找上門來跟中國在這些領域建立聯合實驗室開發研究。此次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華行程中,就會有關于新型制造業的合作討論,有充分理由相信大型3D金屬打印技術也會列入此番合作意向中,很有可能會實現中國制造對俄再出口,這無疑將會是繼船用發動機、大型補給設備后另一項突破性進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