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料3D打印-墨水直寫: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Nathan C. Brown、Daniel C. Ames和Jochen Mueller合作,全面探討了噴頭技術在材料擠出3D打印系統中的核心作用及其最新進展。系統總結了噴頭技術如何通過多功能設計突破傳統制造限制,并為復雜材料組合和高精度結構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相關論文以《多材料擠出3D打印噴頭》為題,發表在《自然綜述: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噴頭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噴頭作為3D打印系統的核心部件,其設計直接影響材料的可打印性和最終產品的性能。傳統的3D打印技術受限于單一材料或低效率的多材料切換,而現代多材料擠出噴頭通過以下創新實現了質的飛躍:
1.形狀調制噴頭:包括固定、自適應和多輸出噴頭,能夠動態調整噴嘴尺寸和形狀,優化打印分辨率和速度。例如,自適應噴頭通過改變出口直徑,實現了從微米級到厘米級結構的無縫打印。
2.性能調制噴頭:通過旋轉、振動或外部刺激(如磁場、溫度)實時調控材料性能。例如,磁性噴頭可定向排列鐵磁顆粒,制造可編程變形的軟體機器人。
3.多材料處理噴頭:支持材料快速切換、混合和共擠,實現功能梯度材料或異質結構的打印。例如,共擠噴頭可同時擠出硬質和軟質材料,制造兼具高剛度和韌性的晶格結構。
應用領域的廣泛拓展
噴頭技術的進步為多個領域帶來了革命性應用:
·機械超材料:通過多材料組合設計出具有負泊松比或可調應變行為的結構。
·軟體機器人:集成傳感與驅動功能,例如磁性噴頭打印的軟體抓手可遠程操控。
·生物打印:共擠噴頭制造血管化組織,或通過犧牲材料技術形成營養輸送通道,提升細胞存活率。
·4D打印:利用刺激響應材料(如溫敏水凝膠)實現打印后形狀自變形。
未來挑戰與展望
盡管噴頭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仍面臨以下挑戰:
1.材料兼容性:當前噴頭多采用光固化聚合物制造,難以適應高溫或腐蝕性材料,未來需開發金屬或陶瓷噴頭。
2.控制系統優化:現有G代碼語言難以協調多模塊同步操作,需開發獨立控制算法以提升效率。
3.規模化生產:如何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工業級應用,仍需解決速度、精度和成本間的平衡問題。
文章指出,噴頭技術的模塊化設計為未來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例如結合更多功能(如4D打印實時調控)或擴展至熔融沉積成型(FFF)等普及技術。隨著材料與控制的進一步突破,3D打印有望徹底改變航空航天、醫療和消費品等領域的制造范式。








論文信息:
Brown, N.C., Ames, D.C. & Mueller, J. Multimaterial extrusion 3D printing printheads. Nat Rev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78-025-00809-y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