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3D打印行現狀分析(三)(3)
但是我國在3D打印產業化方面大大落后與歐美,這是挑戰也是機遇。
6.7.2. 我國3D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 政府規劃部門缺乏規劃和引導
3D打印產業上游包括材料技術、控制技術、光機電技術、軟件技術,中游是立足于信息技術的數字化平臺,下游涉及國防科工、航空航天、汽車摩配、家電電子、醫療衛生、文化創意等行業,其發展將會深刻影響先進制造業、工業設計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業、電子商務業及制造業信息化工程。但在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智能制造業的相關規劃中,對3D打印這一交叉學科的技術總體規劃與重視不夠。
2. 沒有有實力、肯投入的企業來引領行業的發展
我國雖已有幾家企業能自主制造3D打印設備,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研發力量不足。在加工流程穩定性、工件支撐材料生成和處理、部分特種材料的制備技術等諸多具體環節,存在較大缺陷,難以完全滿足產品制造的需求。
而占據3D打印產業主導地位的美國3DSystems 和 Stratasys等公司,每年投入幾千萬美元研發新技術和新材料,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兩家公司不僅研發設備、材料和軟件,而且以簽約開發、直接購買等方式,獲得大量來自企業外部的相關細分技術、專利,已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3. 沒有形成產業鏈
3D打印行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市場平臺。供應商和服務商體系中,包含工業設計機構、3D數字化技術提供商、3D打印機及耗材提供商、3D打印設備經銷商、3D打印服務商。市場平臺包含第三方檢測驗證支持、金融支持、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而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還處于“單打獨斗”的初步發展階段,產業整合度較低,主導的技術標準、開發平臺尚未確立,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還處于無序狀態。
4.缺乏教育培訓和社會推廣
目前,一般企業購置3D打印設備的數量非常有限,應用范圍狹窄。在機械、材料、信息技術等工程學科的教學課程體系中,缺乏與3D打印相關的必修環節,3D打印停留在部分學生的課外興趣研究層面。
6.7.3. 我國發展3D打印產業的重要戰略意義
發展3D打印產業,可以在提升我國工業領域的產品開發水平的同時有助于攻克技術難關,并且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就業。
當前,全球正在興起新一輪數字化制造浪潮。發達國家面對近年來制造業競爭力的下降,大力倡導“再工業化、再制造化”戰略,提出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是實現數字化制造的關鍵技術,并希望通過這三大數字化制造技術的突破,鞏固和提升制造業的主導權,加快3D打印產業發展,推動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