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墨水書寫3D打印纖維素納米原纖維輔助的彈性聚氨酯
聚氨酯彈性體因優異的彈性、可調機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廣泛應用于鞋類、軟體機器人和醫療敷料等領域。然而,現有主流技術如熔融沉積成型依賴高溫加工,僅適用于熱塑性聚氨酯,限制了添加劑的選擇且制品耐溶劑/熱性差;光固化需使用有毒光引發劑和光敏預聚體,材料選擇范圍窄且成本高。二者均難以兼顧復雜結構定制與環境友好性。直寫成型(DIW)技術雖可在室溫下操作并兼容多功能添加劑,但工業水性聚氨酯(WPU)因流變性能不足無法直接用于DIW打印。盡管纖維素納米纖絲(CNF)等流變改性劑已被用于制備DIW墨水,但現有研究多聚焦多孔支架,未能保留聚氨酯的高彈性特性。因此,開發一種基于WPU的DIW墨水,實現高彈性、一體化結構的室溫打印,對拓展聚氨酯在定制化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概述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姜峰教授團隊通過CNF增強WPU墨水,結合溶劑誘導快速固化(SIFS)技術,實現了復雜彈性聚氨酯結構的室溫DIW 3D打印。CNF(0.6–0.9 wt%)優化了墨水流變性,支持高精度成型;SIFS法利用丙酮破壞WPU乳液并協同Ca2+交聯CNF羧基,10分鐘內完成室溫固化,顯著提升層間融合。所得結構展現卓越力學性能:斷裂伸長率951%、拉伸強度22 MPa,耐久性突出(100次壓縮/拉伸循環后應力損失極小,承受1.7噸汽車碾壓僅7.5%高度損失)。
圖文導讀
1. WPU-CNF墨水合成
在聚氨酯預聚物中添加水性CNF懸浮液形成乳液,利用CNF與WPU液滴構建的"串珠結構"調控墨水流變性(圖1b),實現打印自支撐性;隨后創新采用SIFS技術——打印后浸入丙酮破乳,破壞WPU乳液納米顆粒,促使聚氨酯預聚物暴露、交聯并致密化(圖1d),同步引發70%體積收縮及材料半透明化(圖1c),此過程因打印路徑的纖維定向產生各向異性收縮(垂直收縮35%>橫向30%);最后經室溫風干獲得高彈性致密結構,可承受超100次壓縮循環(圖1e)。

2. WPU-CNF墨水表征
通過TEMPO氧化法制備的CNF直徑約6.0±1.6 nm,長徑比高(圖2a)。添加CNF后,WPU乳液粒徑顯著減。◤223±82 nm降至56±10 nm),證明CNF具有乳化能力(圖2b)。FTIR和電導滴定證實CNF表面羧基含量達1.2 mmol/g。流變學測試表明,CNF濃度增加(0.3%→0.9%)可提升墨水粘度(666→1338 Pa·s)和儲能模量(1750→6300 Pa),賦予剪切稀化行為(50 s-1時粘度降至16 Pa·s),確保DIW打印流暢性(圖2d-f)。DSC分析顯示CNF抑制了WPU中PCL鏈段的結晶(結晶度從64.6%降至28.3%),歸因于CNF對聚合物鏈運動的限制。

3. WPU-CNF彈性體的3D打印、固化和形態
0.6%和0.9% CNF的墨水可實現連續絲材打印。打印后通過CaCl2交聯CNF羧基(FTIR峰位移證實),儲能模量提升35倍。SIFS技術讓丙酮破壞乳液,促使WPU鏈解封并交聯,10分鐘內完成固化,伴隨70%體積收縮(圖3b)。SEM顯示打印絲材呈圓形堆疊,層間融合緊密(圖3c-e),無孔隙缺陷,形成致密彈性體。該材料對DMF、DMSO等溶劑具有優異耐受性,而商用TPU在相同條件下溶解。

4. 3D打印WPU-CNF彈性體的機械性能
填充密度30%的樣品抗壓強度達5.75 MPa(50%應變),100次循環后應力衰減輕微(圖4a-c)。極端測試中,0.9% CNF支架被1.7噸汽車碾壓后僅7.5%永久形變(圖4d-h)。0.9% CNF樣品展現超高延展性(斷裂伸長率951%)和強度(極限抗拉強度22 MPa)(圖5c)。平行堆疊樣品(層間方向一致)性能優于交叉堆疊。100次拉伸循環(100%應變)后能量損耗系數穩定在41.5%,表明優異耐疲勞性(圖5e-g)。對比文獻數據,其綜合機械性能遠超現有3D打印聚氨酯材料(圖5h)。


5. 復雜結構打印
基于墨水優異的流變性,成功打印定制密封圈、鞋底、柔性薄膜及復雜中空花瓶(圖6a-e)。章魚玩具的觸手可自由彎曲,證明材料的高彈性與結構保真度(圖6d)。干燥后樣品保持設計形狀并具備彈性,凸顯其在定制化軟機器人、醫療設備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結論
該研究通過CNF改性WPU墨水,結合SIFS技術,實現了室溫DIW 3D打印彈性聚氨酯結構。該方法突破傳統熔融沉積和光固化技術的限制,具備合成后直接打印、常溫加工、高適印性三大優勢。所得材料斷裂伸長率達951%,極限拉伸強度22 MPa,可承受100次以上拉伸/壓縮循環,機械性能顯著優于現有3D打印聚氨酯體系,為復雜彈性結構制造提供了高效環保的新途徑。
創新點
該研究通過在WPU中加入CNF,成功實現了DIW 3D打印彈性體聚氨酯,并引入SIFS方法,顯著提升了打印件的機械性能和彈性,使其具備出色的耐久性和復雜結構打印能力。
啟發
可通過納米材料改性和溫和固化工藝,突破傳統3D打印技術對材料的限制,為制造高性能彈性體開辟新途徑,推動3D打印在個性化定制和復雜結構應用領域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7681
(責任編輯:admin)